地 址: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
电 话:020-123456789
网址:lorijenaire.com
邮 箱:admin@aa.com
广东高规格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,便南吸引全国目光。地通达万会上对广东文旅七大优势的便南分析,更令人眼前一亮——
“城之名”,地通达万广东城市活力四射
“文之盛”,便南岭南文化底蕴深厚
“海之大”,地通达万滨海旅游引人入胜
“食之好”,便南“食在广东”名满天下
“绿之美”,地通达万绿美广东四季皆美
“路之便”,便南南粤大地通达万里
“人之众”,地通达万广东人口众多
国庆黄金周来了,便南羊城晚报集结全省21个地级市的地通达万主题游玩亮点,沿着这七个“之”字,便南为您打卡广东。地通达万
“路之便”:南粤大地通达万里
河源:铁路、便南高速新通道成旅游快速通道
河源位于粤东北,生态环境优美,被誉为“万绿湖之城”。
赣深高铁开通后,河源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联系日益紧密。从深圳乘坐高铁前往河源,只需不到一小时车程。自赣深高铁开通以来,佗城古镇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与高铁新城、温泉开发等项目的结合,迅速成为河源的旅游名片。
2024年9月14日,龙(岩)龙(川)高铁梅州西至龙川西段(梅龙高铁)正式通车,标志着河源正式融入粤东融湾交通网。
而随着赣深高铁、梅龙铁路河源段、龙寻高速公路河源段、长深高速公路改扩建等交通重点项目的通车,河源铁路、高速新通道的蓝图变为现实。
从空中俯瞰河源,公路、铁路、水路……纵横交错的交通基础设施覆盖全市,为河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通了“快速通道”,也让游客得以更便捷地前往当地旅游。
河源以“六色”文旅融合非遗、民俗、休闲体育、新业态等,表现亮眼、频频“出圈”。基于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,以万绿湖为代表的生态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,近两年举办的万绿湖开渔节更是成为当地流量密码。
碧水青山的助力下,河源积极发展康养旅游、温泉旅游等新业态,以客天下和巴伐利亚庄园为代表的康养度假区闻名遐迩。
此外,河源还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端民宿,如万绿湖环湖民宿集群,通过“民宿+研学+亲子”模式,吸引了大量家庭游客和年轻游客。
依托东江和万绿湖景色推出的一系列徒步和骑行线路,则为以户外运动和休闲农业为主题的乡村旅游路线打响知名度。
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、板栗美食节、星稻田音乐节等大型文旅促销活动,以及挖掘“中华恐龙之乡”内涵,推动市恐龙博物馆、佗城古镇以及苏区革命遗址群、阮啸仙故居等红色旅游景区融入“两晚三天”精品旅游线路,河源的沉浸式旅游景区体验之旅正成为湾区游客的新向往。
揭阳:潮汕国际机场辐射汕头、潮州
揭阳地处粤东,是潮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,近年来在交通和旅游发展方面也取得显著成就。
揭阳潮汕国际机场是粤东地区的重要航空枢纽,不仅服务揭阳,还辐射汕头、潮州等周边城市。近年来,揭阳市通过进一步拓展航线,提升机场服务水平,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。
依托丰富的潮汕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,揭阳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,当地拥有多项国家级、省级非遗项目,如普宁英歌、榕城青狮、潮剧等,通过一系列文旅促销活动,近年来,这些非遗项目“出圈”走向全国乃至世界。
揭阳市还通过与各大平台合作,推广“网红达人打卡揭阳”等活动,吸引不少年轻游客打卡潮汕文化的代表性景点。
2024年初,揭阳推出了“广东人游揭阳”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文旅促消费活动,活动期间游客量大幅增长。特别是在春节和寒假期间,揭阳通过一系列丰富的文旅活动,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前来体验潮汕文化。
当地景点中,石狮桥、雷神庙、揭阳学宫等历史建筑融合了悠久的文化底蕴和精美的建筑艺术,是揭阳不可错过的文化遗产;紫峰山和滨海新区展现了山海相依的美景,适合休闲徒步;老城故事、青狮文化区、打铜街等历史街区则展现了潮汕地道的风土人情。
梅州:粤东重要交通枢纽
梅州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,近年来通过高铁和机场的建设,极大提升了城市的交通便利性,成为粤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。
2019年开通的梅汕高铁,使梅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距离大幅缩短,将梅州的旅游资源快速链接至珠三角地区。
最新开通的梅龙高铁则进一步拉近了梅州与广州、深圳等地的距离,梅州至广州的时间缩短至2.5小时。这一重大交通建设项目正有力推动梅州旅游业的提质增效,吸引更多大湾区游客。
梅州机场作为粤东重要的支线机场,目前开通了前往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地的航班。未来,梅州还计划扩建机场设施,增加航线和航班密度,更好地服务国内外游客。
旅游资源方面,梅州以其丰富的客家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大批游客。
近年来,梅州充分挖掘客家围龙屋、古村落等历史文化资源,打造了一批优质文化旅游项目。其中大埔县的花萼楼、河东老围等客家古建筑群,成为热门的旅游打卡点。
梅州雁南飞茶田的层层茶园令都市人无限向往,客家博物馆与客天下景区将客家文化精髓生动演绎,带领游客领略这片土地上独特的人文风情。
文 | 记者 刘星彤 实习生 朱心怡
图 | 羊城晚报资料图片(另署名除外)